锚定目标 双轮驱动——永利yl23411集团赴省内高校企业调研赋能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发布者:永利yl23411集团发布时间:2025-11-03浏览次数:10

为系统推进202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10月30日至31日,永利yl23411集团副院长马堃率队赴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大学等省内高校,以及安徽芒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代表全程参与,通过“高校取经拓思路+企业问需明方向”的双轨模式,为构建产教融合、能力导向、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蓄势赋能。

高校调研:深挖工程认证经验锻造专业内涵“硬实力”

10月30日上午,调研首站走进安徽建筑大学电子与永利yl23411集团。该院院长杨亚龙、副院长汪莉丽及相关专业负责人热情接待并组织专题座谈。杨亚龙从学院发展历程切入,系统介绍了学院专业与学科建设的整体布局,重点分享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中的实践经验;汪莉丽则围绕学院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细节展开,详细阐释了培养目标如何精准对接行业需求、课程矩阵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过程性评价机制如何有效落地等专业认证核心问题,并针对实践教学环节,介绍了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创新做法。

当日下午,调研组转赴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该院院长杨利霞、副院长丁大为及相关专业负责人参与座谈。杨利霞立足“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介绍了电子永利yl23411集团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申报、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的突破性进展,特别强调以学科前沿引领专业改革、以科研反哺教学的特色路径;丁大为聚焦工程教育认证,分享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经验: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将毕业要求细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课程目标,形成“目标-教学-评价”闭环,为专业建设提供科学标尺。

企业调研:对接产业一线需求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30日下午,调研组走进安徽芒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专注电子信息、电气与自动化、集成电路及智能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运营电力电子&电力传动&新能源实践基地、长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电子信息类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等多个实践平台,并在西安、成都、湖北等地设分支机构,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调研组实地参观了实习实训场景及研发成果,随后围绕学生实习实训模式、毕业生就业适配性、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等议题深入交流。

31日上午,调研组赴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调研。作为OLED显示技术头部企业,维信诺近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对掌握新型显示驱动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终端开发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调研组首先参观企业产品展厅,详细了解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发展历程,重点观摩柔性AMOLED技术的场景化应用成果;随后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光电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实习实践基地共建、产学研合作模式等展开探讨。

此次调研行程紧凑、内容扎实,学院通过与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高校专家展开深入对话,系统掌握了工程教育认证的方法论,汲取了省内兄弟院校在专业特色凝练、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两所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省内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先行者”,其经验为我院推进专业认证和方案优化提供了可参考的模板。通过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学院精准把握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明确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关键方向。

此前,永利yl23411集团还分别前往机电工程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等相关兄弟院系,就计算机基础、人工智能通识、大学物理等公共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系统收集了各学院对我院开设公共课程的需求,为下一步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

学院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全面优化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深化与高水平高校的合作,共享认证经验和专业建设资源;另一方面强化与标杆企业的联动,共建实习基地、共研课程内容、共育产业急需人才,构建“高校-企业-行业”协同育人生态。

 

(撰文:毕津滔;拍摄:胡新广  责任编辑:吴琬菁 审核:张爱民)